三鼎航创:聚焦前沿技术 加速AI军事应用
2025-07-24
32

   当前,战争形态正加速向智能化演变,深入研究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,揭示其时代内涵和内在规律,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最新动态,是建设智能化军队、打赢智能化战争的必要条件。

 
国内动态:中国AI技术突破与军事应用深化
 
 
      DeepSeek-R1模型引领低成本技术革命

      2025年1月,中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发布新一代AI模型R1,其性能媲美美国顶尖模型,但训练成本仅为560万美元,远低于美国同类项目的数亿美元投入。该模型采用开源策略,允许全球开发者自由使用,极大降低了军事AI研发门槛,其技术已应用于智能作战系统、无人装备自主决策、战场态势感知等领域,显著提升了军事行动的效率与精准度。

     无人作战体系迈向“完全自主”

     中国在无人机、无人舰艇和无人潜航器领域取得突破。以无人机为例,目前正从“多传感器融合”向“平台完全自主”级别迈进,未来将实现从任务接收到结果反馈的全流程自主化。蜂群无人机技术已具备智能感知、认知、决策和交互能力,可协同执行侦察、打击等复杂任务。

      军事训练与决策支持系统升级

      通过AI生成的虚拟战场环境,官兵可进行高仿真训练。例如,智能对手系统模拟多样化战场场景,帮助指挥官优化战术决策。此外,DeepSeek技术还被用于实时分析海量情报数据,预测敌方行动,缩短决策周期。

      军民融合加速技术转化

      中国积极推动AI技术在军民领域的协同发展。例如,智能交通、医疗等领域的技术被反向赋能军事,形成资源共享的生态链。同时,国防部门与科技企业合作,开发基于AI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,应对潜在的网络攻击。

 
国际动态:美欧亚太竞逐AI军事化高地
 
          美国:马赛克战与“液体神经网络”突破

马赛克战(Mosaic Warfare):DARPA提出的这一概念强调通过低成本、高自主的无人单元动态组合,形成灵活作战网络。2025年,美军加速推进“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”(JADC2)系统,利用AI整合海陆空天数据流,实现跨域实时指挥。

X-62A智能战斗机:美国空军与DARPA联合研发的X-62A采用“液体神经网络算法”,模型计算量大幅降低,可在复杂空战中自主完成飞行与战术动作,标志着空战AI进入实战化阶段。
智能弹药与蜂群技术:DARPA的“进攻性蜂群使能战术”(OFFSET)项目已构建城市作战环境下的100种蜂群战术数据库,支持250个异构无人平台协同作战。系统、无人装备自主决策、战场态势感知等领域,显著提升了军事行动的效率与精准度。
欧洲:巨头入场与伦理争议

法国千亿欧元AI投资:2025年巴黎AI峰会上,法国宣布1090亿欧元私人投资计划,对标美国“星际之门”项目,重点布局军事AI数据中心建设。

谷歌政策转向:谷歌删除AI军事应用的“伦理红线”,与以色列国防部合作开发战场分析工具,引发国际社会对AI武器化的担忧。

亚太及其他地区:加速追

韩国“AI科技强军”战略:成立“国防人工智能中心”和“国防综合数据中心”,计划2028年前组建90个AI作战试点单位,重点开发智能火炮、海岸AI戒备系统等。

以色列与北约合作:以色列设立AI与自主系统管理局,推动无人机集群和情报分析技术;北约国家联合演习中,30种无人系统展示协同作战能力。

俄罗斯的困境:尽管计划2025年实现30%军事装备自主化,但受限于军费削减和技术滞后,进展缓慢。

 
趋势与挑战:技术竞速与伦理博弈
 
 
   技术竞争白热化

      算力垄断被打破:中国DeepSeek等低成本模型冲击美国主导的高算力依赖模式,可能终结传统算力军备竞赛。

      自主武器扩散风险:开源AI技术降低研发门槛,小型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可能加速获取智能化军事能力,加剧地区冲突风险。
      伦理与治理难题

      不可解释性隐患:AI决策的“黑箱”特性可能导致误判,例如算法误识别目标

或行动逻辑失控。

      国际规则缺位:各国在AI军事化应用上缺乏统一标准,韩国近期推动制定“军事AI使用规则”,但全球共识仍待形成。 

       

未来战争形态

      人机协同成为常态:美军计划2035年实现全面智能化转型,士兵与无人装备的协同将从战术级扩展至战略级。

      混合战争升级:AI驱动的网络攻击、舆论操控与实体作战结合,模糊战时与平时的界限。
      人工智能正重塑现代战争的面貌,技术突破与军事应用的深度融合,既带来效率提升,也引发安全与伦理危机。未来,各国需在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间寻求平衡,避免智能化军备竞赛滑向不可控的深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