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战争形态正加速向智能化演变,深入研究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,揭示其时代内涵和内在规律,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最新动态,是建设智能化军队、打赢智能化战争的必要条件。
2025年1月,中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发布新一代AI模型R1,其性能媲美美国顶尖模型,但训练成本仅为560万美元,远低于美国同类项目的数亿美元投入。该模型采用开源策略,允许全球开发者自由使用,极大降低了军事AI研发门槛,其技术已应用于智能作战系统、无人装备自主决策、战场态势感知等领域,显著提升了军事行动的效率与精准度。
中国在无人机、无人舰艇和无人潜航器领域取得突破。以无人机为例,目前正从“多传感器融合”向“平台完全自主”级别迈进,未来将实现从任务接收到结果反馈的全流程自主化。蜂群无人机技术已具备智能感知、认知、决策和交互能力,可协同执行侦察、打击等复杂任务。
通过AI生成的虚拟战场环境,官兵可进行高仿真训练。例如,智能对手系统模拟多样化战场场景,帮助指挥官优化战术决策。此外,DeepSeek技术还被用于实时分析海量情报数据,预测敌方行动,缩短决策周期。
军民融合加速技术转化
马赛克战(Mosaic Warfare):DARPA提出的这一概念强调通过低成本、高自主的无人单元动态组合,形成灵活作战网络。2025年,美军加速推进“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”(JADC2)系统,利用AI整合海陆空天数据流,实现跨域实时指挥。
算力垄断被打破:中国DeepSeek等低成本模型冲击美国主导的高算力依赖模式,可能终结传统算力军备竞赛。
人机协同成为常态:美军计划2035年实现全面智能化转型,士兵与无人装备的协同将从战术级扩展至战略级。